兼职招聘   兼职城市  

全国 切换城市
找工作

您现在的位置: 慧京康网 > 兼职资讯 > 招聘新闻

上班工资没到手反而负债累累?毕业生求职要小心了!

作者:job 时间:2023-12-26 11:34:36

近日,有大学生向媒体反映,入职当天就被公司怂恿去整容,背上了分期“美容贷”,而术后仅工作两日便被迫离职。有媒体调查发现,发布面试邀请的公司是冒用正规企业名义的“假公司”,疑似是“拿着提供工作的幌子套路大学生去贷款”。

据了解,刚毕业的大学生遭遇“求职贷款骗局”并非个例。有些学生入职后被要求缴纳“培训费”“办证费”,或者被哄骗与公司签订不合理的协议,还有些被要求以个人名义办理小额贷款,还没毕业就要开始分期偿还。等到入职后,大学生们往往会被公司以各种理由辞退 ,之后也只能拿到少量补偿——工作没找到,反而背上了“高利贷”。

天津市公安局民警于喜山提醒,一般此类骗子公司招聘门槛都比较低,不需要相关工作经验,甚至不要求专业,工资许诺也相对较高,目的就是吸引求职者加入。毕业生入职前一定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充分了解,查询一下相关的网上公开信息,对入职时需要支付较高培训费等名目的“就职机会”要持慎重态度,避免陷入不法分子利用就业而设下的诈骗陷阱。

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娄宇分析,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的时候,不能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,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费用。劳动者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而产生的必要支出,例如入职培训、岗位培训、制服费用、设备费用等,都应该由用人单位来承担。在涉及贷款、要求劳动者支付相关费用、要求出示身份证件或资格证件等情况时,求职者一定要慎重。


 

记者:以虚假招聘“套路”员工贷款的常见方式有哪些?

娄宇:以招聘为幌子去“套路”员工贷款,从实践情况来看,大概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:

一种是中介陷阱,不法分子冒充中介或者用人单位向在校学生提供工作或者兼职,欺诈劳动者入职。第二种是借贷陷阱,就是以介绍工作为名,其实干的是传销这样的非法活动。这些属于是没有提供真实的工作,纯属欺诈胁迫的行为,要以欺诈金额的多少来判断是否违法违规,如果触犯刑法则应当追究其诈骗的刑事责任。

另一种是合同陷阱,就是公司确实提供了工作,但是通过签不同的合同来欺诈求职者。比如诱导劳动者去签“阴阳合同”,表面签的是一个合法合同,但实际运行的合同是另外一个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通过欺诈的数额来判断法律性质,追究公司的责任。还有一种是试用期陷阱,公司只和劳动者签订一个试用期的合同,试用期满了之后就把劳动者开除掉。《劳动合同法》有相关规定,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试用期,但是没有正式合同的履行期,就相当于劳动者没有试用期直接入职。

最后一种是信息陷阱,主要是通过夸大公司的规模和效益、夸大工资待遇等,来欺骗劳动者入职。这一类可以视为缔约过失的责任。如果双方在缔约的时候,信息披露不完全的情形,导致对方可能有理解上的错误,那么可以认为双方没有签订这个合同。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返还签订合同的成本,比如劳动者为招聘支付的交通费、制装费、误工费、伙食费等等。

记者:入职前公司提出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?

娄宇:按照《劳动法》的规定,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的时候,不能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,或者是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费用。劳动者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而产生的必要支出,例如入职培训、岗位培训、制服费用、设备费用等,这些成本都应该由用人单位来承担。

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为了开展工作而自己支付成本,比如要求支付整容的费用,这属于一种双方约定的民事行为。对于这种约定,劳动者可以执行,也可以不执行。如果用人单位在约定的过程中,有欺诈、胁迫的行为,比如要求劳动者要获得这份工作必须先支付一些费用,那么发生的法律效力是自始无效的,相当于没有发生,劳动者可以随时去变更和撤销相关的行为。如果已经产生了相关的服务费用,可以认定 是相关机构的不当得利。劳动者也可以在合理的范围之内,要求返还一部分费用。

于喜山:如果公司打着招聘的幌子,实则通过实习实训来谋取培训费等名目的费用,使求职者陷入错误认识,并进一步陷入网贷的套路,这很可能涉嫌诈骗犯罪,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。如果公安机关经过审查 ,发现公司不构成刑事犯罪,那么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遇到这种情况,求职者首先要保存好相关证据,然后及时报警。

记者:毕业生求职如何避免掉入“贷款陷阱”?

于喜山:一般骗子公司的招聘门槛都比较低,不需要相关工作经验,甚至不要求专业,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入职,工资许诺也相对较高,目的是吸引求职者的加入。但我们注意到,在这些公司和求职者签的协议里面,可能会提到一些实习、实训、培训费、体检费等需要求职者交钱的内容,这些实际上就是“招转培”的套路贷,也就是将大学生招聘转为教育培训。

毕业生入职前一定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充分了解,查询一下相关的网上公开信息,对于入职时就需要支付较高培训费等名目的“就职机会”要持慎重态度,以避免陷入不法分子利用就业而设下的诈骗陷阱,进而造成财产损失。

娄宇:要识别求职的贷款陷阱,首先还是要熟悉我们国家与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,尤其是要掌握入职、招聘方面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章,必要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广大的大中专学校也有必要在毕业年级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,以及离校、求职和入职方面的普法宣传。

第二,劳动者在求职时要找正规的中介机构、兼职机构和用人单位,尤其在涉及贷款、要求劳动者支付相关费用、要求出示身份证件或资格证件等情况时,一定要慎重。必要时,可以拨打当地的政府服务热线、12345等热线服务,去了解相关单位是否有正规的资质,是否在当地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。如果有疑问或者有不理解的问题,也可以去咨询各地的人社部门,充分利用这些途径,事先对一些法律风险给予规避。

Copyright 2009-2024 慧京康兼职网 冀ICP备2023033429号-4

客服:3647831502@qq.com